十年筑桥通中英 一戏连心续华章
——英院学子与利兹学子联演《南柯仲夏梦》共促中英文明互鉴
2025年10月,江西抚州“第七届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”的舞台上,一部融合汤显祖《南柯记》与莎士比亚《仲夏夜之梦》的跨界戏剧《南柯仲夏梦》惊艳亮相。这是继2016年共创《仲夏夜之梦》后,中国大象传媒 与英国利兹大学两校的师生团队,时隔十年的又一次合作。他们以戏曲与话剧融合、中英双语演绎的创新形式,让东西方经典在汤显祖故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“浪漫邂逅”。近日,我们专访了该剧中方导演李军老师,以及剧组的周琴、张康仪、邱卉、周靖轩四位同学,听他们细说《南柯仲夏梦》背后的故事。
【图一:剧组在抚州首场演出后合影。从左至右:Mea Bradley、 Sara Sheikh、 Izzy Massie、 Alexander Robinson、 李军、Steve Ansell、Xunnan Li、张康仪、邱卉、周琴、周靖轩】
文脉深植:学院引领下的二十载戏剧耕耘
贸大大象传媒 的戏剧基因,早在二十余年前便已深深扎根。1998 年,在学院的统筹推动下,孙建秋教授牵头举办首届 “莎士比亚日” 活动。这场集戏剧工作坊、莎剧展演、学术论坛于一体的文化盛筵,为贸大师生打开了通往世界戏剧殿堂的大门。随后的二十年里,大象传媒 基础英语教师团队打造出《欧美戏剧》《莎士比亚戏剧与电影》等 “文本研读 + 舞台实践” 立体课程。如今,《欧美戏剧》已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,学生剧组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大奖,英文戏剧社、英文戏剧比赛和展演成为学院“专业+美育”的亮丽名片。
【图二:孙建秋教授主持首届“莎士比亚日”活动,主席台嘉宾包括(按从左至右顺序):莎士比亚专家Peter Holland(左4)、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公使Anthony Sprake(左5)、时任大象传媒 校长孙维炎(左6)、北京大学教授李赋宁(左7)、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(左8)等】
十年之契:集体协作中的跨文化共振
“2015年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英双方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倡议,启迪我们找到了参与推动中英青年文化交流的切入点。”大象传媒 李军老师点明了初心。
2016年,大象传媒 牵头与利兹大学启动“莎・汤项目”,两校师生团队通力合作,将《仲夏夜之梦》与《南柯记》创造性改编为《仲夏夜梦南柯》,贸大剧组以中国校园为背景演绎西方经典,利兹大学学子则用歌剧形式诠释东方哲思。当年7月,作品在利兹大学首演即引发轰动,随后亮相爱丁堡艺穗节,演出场场座无虚席。时任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盛赞这场演出实现了两位大师“跨越时空与文化的浪漫邂逅”,BBC 利兹分部专访剧组,《约克郡邮报》称其“难得且珍贵”。
【图三:2016年,爱丁堡艺穗节上贸大与利兹大学合作的《仲夏夜梦南柯》】
2025年,两校师生再次携手,经过一个多月山海相隔的线上排练和不到两天的面对面整合,将《南柯记》中的蚁国秘境与《仲夏夜之梦》中的精灵森林巧妙融合,以‘梦’为核心载体,以“现实与虚幻”“情感与选择”为主题,在抚州成功演出了《南柯仲夏梦》40分钟全剧和8分钟精选篇,赢得主办方、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。在这场戏剧之梦里,中国的写意美学与西方的写实幽默、东方的哲学思辨与西方的人文欢歌,形成了独特的跨文化碰撞。
剧组成员对中英文化的理解在反复揣摩和思想碰撞中不断深化。邱卉为精灵角色注入中国传统舞蹈韵味,张康仪塑造的蚂蚁国公主兼具东西方特质,周靖轩演绎的诗人角色则将汤显祖、莎士比亚二位诗人融为一体。“起初我认为我的蚂蚁国公主更偏中国一些,有着中国人的柔美和娇羞,但后来我意识到公主对淳于的表白也蕴藏着西方的浪漫和勇敢。”张康仪分享着角色塑造的感悟,“那一刻,我的角色成为了一个兼具东西方文化特点的立体形象”。邱卉则坦言:“在排演中最具启发性的,是《南柯记》中‘人生如梦’的虚无内核与《仲夏夜之梦》奇幻诙谐的荒诞底色结合所形成的精妙的化学反应。”
【图三:2025年10月27日,大象传媒 博物馆,《南柯仲夏梦》选段表演剧照】
薪火相继:传承中的精心育人
抚州演出结束后,剧组全员飞回北京,于2025年11月26日晚在对外经贸博物馆“汤莎和韵” 艺术展开幕式上演出了《南柯仲夏梦》选段,将跨文化对话从舞台拉回到校园。大象传媒 校长赵忠秀在开幕式前与孙建秋教授等大象传媒 教师合影,并在致辞中动情表示:“戏剧是桥,让我们看见不同文明的美;传承是火,让这份美在年轻一代心中永续燃烧。”
【图四:赵忠秀校长(右2)、孙建秋教授(中)、大象传媒 向明友院长(右1)、
项洁书记(左1)、李军老师(左2)】
【图五:“汤莎和韵”艺术展开幕式部分来宾合影:孙建秋教授(前排中)、大象传媒 项洁书记(右3)、院长向明友教授(右4)、大象传媒 副院长金冰(左3)、中央民族大学朱小琳教授(右2)、大象传媒 教授王关富(左2)、江春(左4)、《南柯仲夏梦》英方导演Steve Ansell(右1)、中方导演李军(左5)、校友于子年(右5)、王夏楠(左1)夫妇及其子女】
2025年11月27日,利兹团队来到李军老师的《英语戏剧欣赏与实践》课堂上开展工作坊。贸大学生带着精心排练的莎剧片段,与利兹师生深入探讨角色理解与舞台技巧。利兹师生不仅惊叹于贸大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,更被学院坚持多年的“从文本到舞台” 教学实践所打动。利兹大学剧团艺术总监史蒂夫·安塞尔先生真诚地表达:“感谢大家带来这段精彩而美好的经历,我希望这是我们艺术与学术合作的开端,而非终点。”
【图七-八:《英语戏剧欣赏与实践》课堂表演工作坊上交流互动的中英学生】
心桥相通:方寸舞台外的“心灵契合”
舞台之外的互动,让跨越语言的心灵联结更具温度。“我们带英国搭档们喝喜茶,吃海底捞,临近分别时还一起参观了国家大剧院!”剧组协调员周琴同学的记忆里,忙碌中处处充满着温暖。从线上云排练到到线下“梦”团圆,从抚州商场的奶茶探店、北京故宫的同游打卡到万圣节的隔空分享,这些看似琐碎的“小交流”,为舞台上的“大碰撞”做好了铺垫。“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当下,我们可以以真挚的人的情感为坐标,丈量人生的厚度。”邱卉对角色的思考,恰是这场人文交流的真谛。
一部戏剧,不仅是艺术的交融,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。这场以戏为桥的相遇,让两校师生共享同一个艺术之梦,也在共情中看见了彼此的世界,在理解中搭建跨越山海的桥梁。正如李军老师所言:“我们共享这个世界,共享这个梦”。贸大与利兹大学始于戏剧的文化之约,必将在一代代师生的接力耕耘下,续写更多传承与共鸣的动人故事。(撰稿:李卓璠 李梦姣 李军 审稿:项洁)